大数据如何助力海外项目管理

导 读
利用大数据以动态本体、属性关联、时空展现的方法论进行“一带一路”工程项目的管理,强化项目风险监管能。
● “一带一路”项目投资新趋势
●风险控制的新思路
2018年8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“一带一路”五周年座谈会上指出,“要在项目建设上下功夫,建立工作机制,完善配套支持,全力推动项目取得积极进展”。工程项目是“一带一路”投资的风向标。为全面跟踪“一带一路”重点项目进展情况,国家信息中心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,建设了“一带一路”热点项目动态管理平台。
大数据视角下,“一带一路”海外工程项目是一个开放的实体,其信息通过政府文件、媒体报道、企业网站或年报等方式持续披露;工程项目也是一个动态实体,随时间变化不断更新进度(签约、开工、停工、验收、竣工等),不断汇聚舆情,不断关联风险。鉴于此,我们提出动态本体、属性关联、时空展现的方法论进行“一带一路”工程项目的管理。
“一带一路”项目投资新趋势
目前,“一带一路”热点项目动态管理平台已汇集国内外广受关注的2505个“一带一路”热点项目,对这些项目数据进行分析很大程度上可反映“一带一路”项目投资趋势。分析发现:
重点投资区域集中于东南亚国家。在跟踪监测的热点项目中,有1565个项目位于亚洲国家,占比达62.5%;有571个项目位于非洲国家,占比22.8%(见图1)。从项目数量排名前20的国家来看,重点投资区域集中于东南亚国家(见图2)。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《世界投资报告2019》显示,2018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继续下滑,减少13%,流入发达经济体的外国直接投资减少27%,达到2004年以来的最低点;流入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保持稳定,增长2%,其中流入非洲的外国直接投资增加11%,流入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增加4%;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中所占份额上升至54%。从“一带一路”工程项目分布上看,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很好契合了全球投资的总体趋势。


与改善民生、繁荣经济相关的工程项目成为“一带一路”投资热点领域。数据显示,热点项目主要集中于电力生产和供应、土木工程建筑、道路运输、铁路运输、房屋建筑等十个行业中(见图3),项目数占所有项目总数的86.8%。习总书记强调:“一带一路”项目建设要注意实施雪中送炭、急对方之所急、能够让当地老百姓受益的民生工程。从项目实践看,中国企业确实在践行这一总体方向。一大批火电、水电、风电、光伏、核电等电站项目的开工建设有效丰富了所在国发展所需的电力资源。以医院、体育场、学校、园区、港口等为代表的土木工程项目,以公路、桥梁为主的道路运输项目,以铁路、轻轨、高铁为主的铁路运输项目,以及房屋建筑是当前“一带一路”海外工程最热门的五大投资领域。具体到不同国家,由于发展阶段、经济水平、资源禀赋不同,投资热点也各有特色。例如,新加坡主要侧重房屋建筑类项目,巴基斯坦主要侧重电力项目,柬埔寨市政基础设施、道路建设、电力生产、房屋建筑均衡发展。从目前最热门的电力项目来看,中企参与的工程项目主要集中于东南亚国家(见图4)。而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,2017年全球无电力人口排名前十的国家中,非洲国家占据了7个。随着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召开,以及37个非洲国家同中国签署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备忘录,未来非洲国家或成为“一带一路”电力项目投资的新洼地。

近两年新签项目稳步增长,部分国家合作亮眼。大数据监测发现,2018年至2019年10月,中企新签约(含中标)的“一带一路”重点项目有339个,覆盖75个国家。从项目投资领域看,电力生产和供应类项目依然是热点,总占比37%。从项目签约国家看,印度尼西亚新签项目最多,达到33个。签约项目数排名前10的国家中(见图5),出现了海湾地区的阿联酋、伊拉克,北非地区的埃及、埃塞俄比亚。从合作区域看,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的召开积极促进了“一带一路”项目在非洲的落地,2018-2019两年间,中国与16个非洲国家签署57个项目的合作协议(含中标),其中有51个项目是在中非合作论坛期间及之后签署。

风险控制的新思路
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,重视境外风险防范,完善安全风险防范体系,全面提高境外安全保障和应对风险能力是新阶段的必然要求。面对当前“一带一路”海外项目风控需求,利用大数据汇集“一带一路”工程项目各方面数据可支撑强化项目风险监管能力。
一是基于多维数据的事前风险防范。在项目筹备或启动前,通过大数据采集所在国经济状况、营商环境、债务情况、合作企业状况、社会治安、舆情态度等,对比分析同类项目的建设经营周期、风险点、风险发生规律以及所在国其他项目的风险数据,可有效支撑项目前期风险规避。
二是基于网络数据的舆论风险监测。工程项目建设涉及金额大、工期长,资金、用地、用工、环境等方面容易被海外媒体、民众和社会组织诟病,造成负面舆论压力。曾引起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的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,早在项目签约前一年就有马政府官员负面新闻的苗头,在项目开工后民意舆情也有反映,最终政府更迭导致项目暂停,舆论风险不可小觑。通过大数据实时采集项目海外新闻媒体、社交媒体等舆情数据,发现负面舆情线索,有助于主动应对、及时沟通、达成理解、消减风险。
三是基于空间数据的项目进度控制。项目未建前,基于遥感影像数据可分析项目沿线生态环境,优化施工方式和环保设计。项目建设中,依托遥感影像数据可跟踪项目施工进度、现场状况,依托气象数据可以预警自然灾害,支撑项目进度控制。同时,利用遥感数据、气象数据等,还可联动支撑针对项目造成环境污染、生态破坏的负面舆论回应。
此外,项目所在地社会治安数据可预警安全风险,政府更迭、政策变动预警政治风险等。汇集的项目数据越多越全,对项目风险防控的支撑就越有力。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从谋篇布局的“大写意”转入精耕细作的“工笔画”,大数据的应用也应向着支撑精细化管理方向转变,真正助力“一带一路”建设走深走实、行稳致远。

免责声明:
1、文章部分文字与图片来源网络,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。
2、若非为《易贝恩公众号》栏目下文章,部分转载至网络,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
3、因编辑需要,文字和图片之间亦无必然联系,仅供参考。涉及转载的所有文章、图片、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,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。
4、本文章内容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,请邮件发送fenghe@epmworld.net ,工作人员将在2小时内进行处理。